★恐惧的根源是内在心灵经常被欺负和指责,导致内心弱小不安,没有安全感,在生活中就容易紧张害怕,不敢做自己,害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,害怕生活出现问题,自卑又敏感,总害怕自己做的不够好,害怕得罪别人,对强势的人或领导有恐惧感,在某些场合心理会很不踏实,总想逃避退缩。这方面的咨询需要关爱内在心灵,不再去欺负和指责,让内在心灵成熟和独立,脱离外在的影响,最后做真实的自己。
人就好比是一棵树,内心就是根部,外在表现就是叶子;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,心理很踏实和安定,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他都不会在意,会感觉外在的风吹雨打和枝叶摇晃是正常的,所以不会被外界干扰和影响,而且会随心的从外在找快乐;如果经常被欺负和打击,或者太过于溺爱,都会导致内在心灵弱小,就是根部弱小,被欺负的人害怕自己外在表现又出问题,过于溺爱的人适应不良外在的风吹雨打,他们都会慢慢的陷入外在,总是关注外在的变化,忽视了内在自我的成长,当外在受到挫折的时候,内在心灵就会因为承受不了而逃避退缩,紧张恐惧,同时,总想控制改变外在表现,让外在恢复更好的状态,可是内心弱小,根弱小,外在根本就好不了。系统咨询步骤:安定、真实、成熟独立脱离外在、有自我感、随心自然。咨询会安排每一步的咨询内容,你一次一次的学习和理解,然后独立讲解出来,变成自己的东西,学习正确的思维模式规律,一步一步的让心理慢慢的安定和稳定,然后做真实的自己,成熟独立后脱离外在的影响,最后把内在自我发展起来,面对别人,能够安定随心的融入的时候,就了。
★恐惧介绍与测试
恐惧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;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,尽管当时并无危险;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;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,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称,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、不应该的或不合理的,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。
通常将其归纳为一下几类:
1、场所恐惧症
场所恐惧又称广场恐惧、旷野恐惧、聚会恐惧等。是恐惧中最常见的一种,约占60%。多起病于25岁左右,35岁左右为另一发病高峰年龄,女性多于男性。
2、社交恐惧症
社交恐惧多在17~30岁期间发病,常无明显诱因突然起病。主要特点是害怕被人注视,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,脸红、不敢抬头、不敢与人对视,甚至觉得无地自容,因而不愿社交,不敢在公共场合演讲,集会不敢坐在前面。
3、单一恐惧症
单一恐惧指患者对某一具体的物件、动物等有一种不合理的恐惧。
4、学校恐怖症
学校恐怖症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儿童心理疾病。多见于7-12岁的小学生。由于存在各种不良心理因素,使学生害怕上上学,害怕学习,具有恐怖心理,故又称“恐学症”。
1、害怕上学,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。
2、发病期间,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,会使其焦虑加重,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,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。
3、焦虑的症状表现为:心神不安,惶惶不安,面色苍白,全身出冷汗,心率加快,呼吸急促,甚至有呕吐、腹疼、尿频、便急等。
★疾病恐惧症
疾病恐惧是一种心理疾病,并有年轻化的趋势。指疑病者心理压力过大,导致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就和自己联系起来,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,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。
疑病者多心理压力大。大部分是因为身边的人遭遇不幸便联想到自己的健康状况,将对方的疾病与自己相联系。有的是以前得过病,一旦出现不适就怀疑旧病复发,有的人自觉压力过大,总觉得自己会有一些疾病缠身,对于自身偶尔出现的不适感觉很敏感,进而忧心忡忡甚至无法正常学习或工作。
诱因:
1、体质影响
有一些人以往就体弱多病,他们对自己健康的信心相对较弱,总觉得自己会比别人更容易染上疾病,因此也会有更多的忧虑。
2、经历影响
看到周围的亲属或是同龄人生病、死亡后,会产生一些暗示,让自己也进入“角色”,进而出现类似疾病的躯体症状。还有部分人可能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,导致心情特别郁闷,这样的人也会特别关注负面信息,对自己的健康产生怀疑。
★恐惧测试:计分方法:是为1分,不是为0分;
1.经常想到亲人会有不幸?
2.有时担心会给自己或所爱的人带来伤害?
3.经常检查灯和水龙头关好没有?
4.在人群中受到推搡觉得反感?
5.有洁癖?多次反复地刷洗衣服和家具?是否老洗手?
6.是否老是对自己和自己所干的事不满意,尽管已经努力想干好?
7.你是否总是尽量想提前离开有可能使你遭遇尴尬的境地?
8.是否能轻易做出困难的决定?
9.你是否觉得有一种做某种多余事的必要?
10.经常觉得身上衣服有些不对劲?
11.有过回家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的情况吗?
12.老舍不得扔掉已没用的旧东西?
13.是否老在想一般都是不由自主做的事?
14.是否有过老重复说同一句话或数一些没必要数的东西的时候?
15.睡觉前会把衣服整齐码好吗?
16.你是否干一些不重要的事也很认真?
17.你周围的东西是否随时都要放在同一个地方?
18.会老做一些无足轻重的老动作吗?
测试结果:将你每个题目的分数相加即为总分;
0—5分没有恐惧;
5—10分轻度恐惧;
10—15分中度恐惧;
15分以上重度恐惧,恐惧神经官能症。
案例、恐惧-害怕见人-被别人看着就会紧张-工作中很难受-逃避和别人的相处心理咨询咨询案例-容易心慌-一点小事都能吓一跳-在人多的地方就紧张-家里来人了也不敢一起聊天说话-总感觉坐在别人身边很别扭-害怕被别人提到-心里空空的没有思想-比较空虚-不知道该怎么面对生活
一 、咨询者情况简介
咨询者,男,24岁,未婚,高二辍学后外出打工,现在辞职在家十个月了;因社交恐惧、害怕见人、别人看着他就会难受、没有思想和主见、不知道以后该如何去生活等问题而参加心理咨询。咨询者三岁的时候父母离异,他跟着父亲一起生活,父亲也不怎么管他,都是爷爷奶奶管着,很少和他沟通交流,妈妈每年见不了几面,每次见面也就是一两天,感情也不深,也没有心灵沟通;小学的时候就很内向,基本不怎么说话,胆小怕事,很害怕老师,不敢表现自己,成绩也一般;初中和堂哥在一个学校,经常和堂哥一起玩,胆子大了一些,过的最快乐;高中比较封闭,不敢和别人深交,都是别人问他的时候回应一下,沉默寡言,每天上课也学的会,心理压力很大,高二上完就没再读了。之后在工厂里工作了四年,经常都是一个人,没有交心的朋友,和别人也没有什么话题聊,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兴趣,没有什么爱好,下班都喜欢一个人在宿舍,害怕得罪人,有时候被欺负也不敢声张,被大家注意的时候就很紧张,害怕成为焦点,人多的时候容易紧张和尴尬,工作中就很难受;现在辞职在家十个月了,越来越不敢见人,不愿意出门,家里来人了都尽量躲着,不愿意面对,有时候来亲戚了,坐在那里就感觉很别扭,也不知道说些什么,脑子里空空的,特别难受,没有自己的思想,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后面的生活,想咨询好自己后再去工作。
咨询者的情况属于内在自我感缺失,心灵成长不足,没有内在自我,就无法随心的生活,没有对生活正确的认知和见解,总是活在错误的思想观念里,抱怨和责备自己,对自己充满否定和不满意,很自卑,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,不敢放开做自己,外在自我的发展自然也就受到了阻碍。这方面的咨询需要引导咨询者一步一步的做自己,建立自己的思想和自我感,慢慢学会用心生活,而不是每天刻意控制自己活着。
二、心理咨询师系统咨询简介
经过详细的会谈分析,咨询者的情况属于重度的心理问题,经过了四个疗程一年半的系统心理咨询,咨询者现在已经恢复了健康的心理状态。咨询需要学习我们的自我和合心理体系,健康人生的两个体系——内在心灵的自我感体系(本性性格)和外在自我的和合思想体系(思维感受模式,五个方面:家庭、情感、工作、社交和兴趣);一个心理健康、生活生命有质量的人基本具备两大体系,心理咨询是人的转变和成长,不是刻意的改变外在症状!
自我和合疗法认为:心理健康需要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符合本性自我的心理体系,这个体系就好比一本书的书名和标题目录;体系相对符合本性并完善就可以独立适应环境,体系相对偏离本性或不完善就会出现心理问题,自我心理体系相对偏离或不完善的程度越高心理问题就越严重;而体系混乱且自我无法整合就会出现神经症性心理障碍,体系崩溃就会造成精神病性心理障碍。自我和合体系疗法就是辅助咨询者完善或重建自我心理体系,帮助咨询者与心理体系融合后达到自我和合的状态。
神经症(抑郁症、焦虑症、恐惧、强迫症)都是经过很多年的积累形成的,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;所以它们一旦出现,都会经过四个阶段:发生、泛化、整合发展、落幕;只有顺利的通过四个阶段,心理障碍才会消失,人的心灵也会得到很大的成长;但很多人都会把问题停留在泛化的阶段,自己并没有能力去整合和发展,所以会很多年都好不了;自我和合心理体系可以引导咨询者顺利的度过这四个阶段,通过建立起和谐自然、符合规律的思维模式体系,以及对本性和性格的认知,脱离外在后,发展稳定的内在自我感,引导咨询者的心灵成长起来。
问题的产生原因:人是万物之灵,每个人出生后都带着一份属于自己的灵性(本性),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也在这里;灵性是人的根基,它会和自然界产生能量交换;灵性越足人的状态越好,灵性越少则状态越差;所以,这份灵性的发展还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高低。然而,在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下,许多的价值理念被灌输到我们的脑海里,这些价值理念有的符合我们的灵性,有的却违背我们的灵性;符合灵性的价值理念会推动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,而违背灵性的价值理念却会阻碍灵性的展现,把灵性压抑到了不为人知的心灵深处,进而控制和压迫我们,致使我们变的呆板、教条、偏激、束缚、压抑……,从表面看我们的灵性尽失(更详细分析可参考润轩官网的疗法介绍)。根据心理成长障碍的原因,这方面的咨询需要一步一步的解决七个方向的问题:
1、人格心理冲突:内心本我、现实自我和观念超我的冲突;
2、思维模式不良:一系列因偏激、压抑、杂乱等思维所形成的不良思维模式;
3、体内压抑能量过多:堆积在心灵深处的压抑能量无法疏导出去;
4、陌生思想领域恐慌:内心深入了陌生的思想领域空间,引起焦虑;
5、身心灵性缺失:找回失去的灵性,恢复自己的灵性状态;
6、本性自我太弱小:找回被压抑到心灵深处的本性自我;打破外在虚幻的自我;
7、没有自己的人生体系:建立自我和合体系,对身心有和合的把握感和控制感,防止类似的心理问题再次发生,同时指导自己人生的健康发展。(转载请注明来自“润轩心理咨询咨询中心”)
更多案例请点击案例查看。
润轩心理网址:www.runxuan.org ;咨询电话:133 9655 9345,0571-86044651;咨询QQ:1043795473,微信号:runxuanxinli
润轩社区 | 人才招聘 | 友情链接 | 联系我们
![]() ![]() 联系电话:13396559345 微信号:13396559345 浙ICP备16007502号-1 |